2019年2月17日 星期日

[閱讀]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



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是否曾經跟別人發生衝突?是否想要在職場、商場上爭取更多?這就是我們每一天所發生的事情,本書告訴你如何跟別人談判,如何的爭取更多。

本書先告訴你在談判中的大原則,再分成許多情境,其中包含商場、職場、親子、人際各種應對 ,讓你了解對方的想法是什麼?並且以許多案例,讓你了解到在這樣的情況下該怎麼做

談判的大原則,最重要是和對方建立關係跟了解對方的想法,那要怎麼做到呢? 閒聊跟提問,「今天怎麼樣?」 主要可以幫助你跟對手建立關係,也是個收集訊息的好方法,並且把焦點放在對方身上,並且用閒聊的方式讓對方覺得自在。而了解對方的想法可以幫助彼此減少對於事情的落差,有一位公司執行長找了12位公司資深主管來開會,結果發現,大家對於公司的方向差了天差地別,他所做的事僅僅只是讓大家的目標相同,就產生極大的效益。

在談判中,人是一切的重點,找出決策者,肯定對方的權力,在過程中堅定自己的目標,透過提問獲取訊息,在一個資訊不對稱的談判,是很難獲勝的,而面對難搞的對象,運用標準去制衡他,不要在談判中讓自己變成議題,要讓對方成為議題,,當你讓自己變成議題,你就失去了籌碼,因為你也跟著不講理了,你應該把焦點集中在對方身上,他們會變得越來越不合理,自己走向毀滅。就像是:「為什麼你要這樣罵我,我絕對不會這樣罵你,因為我尊重你」。

試著在各式各樣的情境中,了解你的對手是怎麼想的,換作是你,你會怎麼想怎麼做,就像是賽局理論中的競賽,當你越了解對方,你獲勝的機率越大,但是不要只考慮到自己,所謂的賽局,就是考慮大家的利益,當這個遊戲大家都能玩,大家才會繼續玩下去,如果玩不下去的時候,這場遊戲就沒有贏家。

2019年2月3日 星期日

[閱讀] 真確;扭曲十大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得更美好



唯有你真正的了解事情的真相,我們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真確,本書作者首先用一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向讀者提問,總共13個問題,以下提供五個問題,解答在下方。

  1. 現今全世界的低所得國家裡,多少女孩會讀完小學
    A. 20%
    B. 40%
    C. 60%
  2. 世界上的多數人是生活在哪裡?
    A. 低所得國家
    B. 中所得國家
    C. 高所得國家
  3. 在過去20年,全球赤貧佔總人口的比例是....
    A. 幾乎翻倍
    B. 大致不變
    C. 幾乎減半
  1. 現今的全球平均壽命是多少?
    A. 50歲
    B. 60歲
    C. 70歲
  1. 現今全球20億的兒童,年齡介於0-15歲之間,根據聯合國估算,到了2100年會有多少個兒童
    A. 40億
    B. 30億
    C. 20億
答案分別是
1. C
2. B
3. C
4. C
5. C

大部分的人回答問題的正確率基本上都不會超過一半,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的印象都還停留在過去,導致我們認為世界仍然還是像過去一樣,處在一個比較不好的環境,作者接著提出數據證明其實世界正在慢慢的變好,最後提出造成這樣的偏誤是什麼原因。

以下是作者所提出的十種
  • 二分化直覺偏誤
    不要被極端數據給影響,極端數據會讓你以為結果只有兩個極端,事實上還是都會出現在中間地區,看到極端數據還是要問問多數的情況是落在哪裏
  • 負面型直覺偏誤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好事不會成新聞、逐步進步也不會成為新聞,所以當你看到播報壞新聞的時候,要反過來問問反過來的好新聞有多少呢?
  • 直線性直覺偏誤
    當你看到一個趨勢的時候,不要覺得它就是會直直的往上攀升,線條可能是S型、指數型...等狀況
  • 恐懼型直覺偏誤
    你會覺得世界很差勁的原因,可能是新聞看了太多,因為新聞是個過濾器,幫你把壞新聞都過濾了出來,因此千萬不要在恐懼時做決定,先冷靜,等恐懼消退了之後,再來決定要做些什麼事
  • 失真型直覺偏誤
    不要被數字嚇到,數字不能代表什麼,要去找相關數字做比對,或是用除法,算算比例
  • 概括型直覺偏誤
    不要被所謂的"多數"誤導,多數到底是多少?可能是51%
  • 宿命型直覺偏誤
    不要有既定印象,你應該要不停更新你的"常識",或是你印象中的常識已經因為一年一年的的改進,而改變了許多。
  • 單一觀點直覺偏誤
    查理蒙格說過:「如果你手上只有鐵槌,你會把所有的東西當作釘子」,不要只用一個觀點看一件事,你應該要用多角度的觀點去看一件事,才會更全面。
  • 戰犯型直覺偏誤
    當錯誤事情發生了,不要找戰犯,要找原因,反過來,有英雄出現,可以思考看看是不是體制出英雄,還是他真的是英雄
  • 急迫型直覺偏誤
    當有一件事顯的急迫且重要,要開始注意到底哪些訊息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訊息,不要因為緊急而慌了
延伸閱讀:思考的藝術-52個非強迫性思考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