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5日 星期三

[閱讀]-現在的工作方式還能持續多久-另一種生活的方式

 


關於作者
本田直之 28歲進入甲骨文公司,33歲協助一家公司上市,36歲成立槓桿管理顧問公司,39歲出版「槓桿管理」本書,42歲開始在日本跟夏威夷間往返,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四角大輔 25歲進入索尼音樂就職,30歲負責化學超男子的專輯銷售(2001-2012活耀的雙人R&B日本團體),34歲被華納音樂挖角,在華納幫助了兩個藝人登上銷售冠軍,42歲出書「為了自由」,開始從事各式各樣的創作工作,開始了自己的自由生活。

什麼是波西米亞人?
「行動(mobile)的波希米亞人(boheimian)」是一種自由自在的生活。波西米亞主義是一種不以傳統方式過生活的一種人,作者會引用「波希米亞」是由於,他們現在的工作方式有別於一般的生活,不受地點的限制工作,不區分工作及生活。

圖片來源:https://www.harpersbazaar.com.hk/fashion/bohemian-style

工作型態的改變

 因為科技的進步,很多工作開始可以不使用電腦,而是用手機來處理,手機上變得便利,卻也讓我們的勞動時間倍增,不管是不由自主得的回覆訊息,或是不得不回覆訊息,作者認為這樣的手機時代,反而是可以讓他從工作環境中解放,將活在世上的時間,全部變回「自己的時間,如果你想要創造自己的事業,作者也給了公式 「公司經營技能 X 自己想做的事=自己的事業」 不是要你模仿別人,而是主動思考人生,思考著要怎樣才能過自己想要的人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創造多管道的基本收入

  1. 擔任顧問 作者以盡可能的壓低價碼,讓自己可以獲得的收益是持久性的,而不是高額費用,但同時,他也不接受高額高負擔的工作讓自己所有的時間都被綁住。
  2. 寫作連載 作者寫作的主題為「森林生活」&「旅行」& 「冒險」,雖然說這個工作是薪水最低的,但也是最不受時間限制的,擁有幾個連載專欄,就能成為穩定的收入,同時偶而還可以獲得一些代言工作。
  3. 主持月費制的線上社群 作者主持了一個Lifestyle design camp,以收取月費的方式進行,像是現在的pressplay

後記 

這是一種工作的選擇方式,要轉變成這樣的生活,兩位作者大概都花了十年累積自己的人脈、金錢及能力,在看書的時候會覺得好像可以一觸及就,但仔細想想又發現困難重重,又或者沒有這樣跳脫的勇氣。不過可以試著慢慢朝向這樣的生活,透過某些能力的累積,讓自己可以有不同的生活型態選擇。

對於作者來說,工作跟生活是不需要分離的,因為這是他自己的公司,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他自己的工作,換做在公司型態生活的我們,工作跟生活不分離開來不見得是好事,你可能做得半死,結果只是讓別人更輕鬆,卻累垮自己。

有幾個問題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1. 現在的工作方式還能維持多久?
  2. 你真正想要的人生是什麼

電子書購買連結:現在的工作方式還能持續多久


推薦閱讀

  1. 離開公司,我過的還不錯 
  2. 一人公司

2020年11月18日 星期三

[閱讀]-離開公司,我過的還不錯:一個自由工作者的自白

 

無論喜不喜歡自己的工作,都應該好好思考自己和工作的關係,畢竟每天花三分之一的時間做這件事,如果和它處得不好,人生也不可能會變好。

你是否曾經懷疑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努力工作,在這樣努力工作後能帶給你什麼,工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但該如何跟工作相處呢? 本書作者選擇了另一種方法供你參考。

 關於作者
作者劉揚銘,在當了出版編輯六年後,因為沒能跟工作好好相處,導致對於工作熱情燃燒殆盡,把自己都給消磨光了,於是辭了工作,頹廢了一年後,開始作為自由工作者,就這樣六年過去了,於是寫下了這本身為一個自由工作者的心路歷程,如果你也想要成為自由工作者,這本書裡面寫了關於作者的年薪、勞健保、各種心路歷程供你參考。

圖片來源: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iphone-34578/

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
 Freelancer:自由長槍兵,歐洲時期的雇傭兵,由於自帶技能不屬於任何人,僅僅是為了付錢給他的人工作,被引喻為現代的自由工作者,自帶技能,不受僱於任何人。 者沒有嘗試過網路上的工作,像是Tasker,作者的工作通常都是人家介紹來的,找一件有興趣的事情開始,認真去做、做對做好,工作就這樣出來了。在成為自由工作者前,必須向自由長槍兵一樣,至少必須自帶一項技能,讓這項技能至少可以幫助你存活下來。

自制力的秘密:最有意志力的人,通常也是最少用到意志力的人 應該是去降低阻力 <原子習慣>

自由工作者的必備條件:自制力
身為一個自由工作者很重要的一件事,「自制力」,如果你自己在家工作的時候,常常會東晃一下、西晃一下,結果就是一個早上又過去了,然後什麼事也沒做到。在工作開始前給自己一個儀式感,像是泡杯咖啡喝後,就代表著工作的開始,或是做完運動、洗完澡後就開始了自己的一天,同時也必須衡量工作跟自己想做的的事情,作者在第五年的時候,開始了大量創作,導致了收入過少,因此雖然叫做自由工作者,在自由工作的同時也必須有所衡量。

成功? 是追求成功?還是追求「被覺得」成功?
不在公司上班,要面臨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面對父母詢問,你怎麼不好好在公司上班了之類的。努力讀書、在一間大公司上班、娶妻生子,我想這就是大家口中成功的人生吧。要怎選擇怎樣的人生,應該是由自己來定義,但也要自己去承擔背後的後果,<被討厭的勇氣>提到,自己承擔後果,自己的課題自己承擔,也不要去承擔別人的課題。

圖片來源: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iphone-34578/

後悔嗎? 這一次,讓我們拿回自己對人生的選擇權
用自己的人生去做實驗,作者很慶幸自己離開了原來的工作,用1/2的工作時間,換來了2/3的薪水,換取人生的自由,在浪漫跟生存的中間,選擇了一個作者認為合適的生存點。

後記:
1. 在讀完一人公司後,會考慮到如何做到規模化,同時可以自由的分配自己的時間,這點或許很難,但找到後你會很快樂。
2. 在工作到第五年之後,也開始漸漸的在思考,我要的人生是怎麼樣,曾經,我以為我會不段的樂在工作,曾經,我以為下班後不停工作很OK,但漸漸的,自己在工作上被消磨了許多熱情,這陣子也不停的在思考,自己的下一步是什麼,做什麼事會讓我覺得更有意義呢?

電子書購買連結:離開公司,我過的還不錯

推薦閱讀:一人公司



2020年11月13日 星期五

[閱讀]一人公司:給不想被體制化的你

關於作者
作者原本是一名企業網頁設計師及網路顧問,在離開公司後發現,顧客願意跟著他一起走,於是他開始不靠著原有的公司體系過活,開始建立屬於自己的一人公司,現在則從事網路教學,為自己工作,為別人創造價值。 

關於一人公司
質疑成長的企業或個人。過去的公司型態,都是以追求成長的企業,以追求不斷變大的公司,而作者不認為這是對的企業不可能無止盡的成長,在公司變得的過程,對公司也是一種負擔,同時認為個人在企業營運上比較好的方式應該是,可以同時兼顧生活品質以及工作品質的方式,不停地讓自己變得更好,而不是更大。 而對於個人來說,在短期內,你是很安全的,你是在公司的保護之下所進行的,在長期看來,你的命運是跟別人綁在一起的,甚至於掌握在別人的手上

管理者的工作就是保護團隊的時間與注意力,最理想的狀況是每個員工每天有八小時不被打斷的時間。


 

在公司真正的生產力有多少? 
你一天真正的工作時間有多少?你的一天被多少「議而不決」的會議所佔據,你的一天被多少沒有意義的問題困擾著,這是在公司常常會面臨到的問題,當你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可以自己一個很專心致志的做完一件事,前提是你也必須是一個很自律的人,在自己的生活空間,將工作的時間、空間、思想都可以獨立出來,如果你真的想成為一個獨立工作者,這是必須花時間練習的。


夢幻的工作不是找到的,而是被創照出來的,而這個創造,需要對自己有很深刻的認識和了解                                                                                          <一個人的獲利模式>
可擴展的系統
可擴展的系統有兩層意義,一者為可以擴張延伸解決更多人的問題,可以擴張延伸解決更多的問題,依現在而言就是軟體的部分,像是APP,只需要很低的邊際成本就可以延伸出進一步的服務對象,同時可以將整體的系統延伸。


監獄的高牆很有趣,剛入獄時你痛恨它;漸漸地,你習慣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你不能沒有它,這就是體制化 These walls are funny. First you hate them. 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 Enough time passes, it gets so you depend on them. That's institutionalized                                                                                                 <刺激1995>
後記 
1. 勇氣,你必須有離開體制的勇氣,我們都會被漸漸的體制化,因為當你在體制內部的時候,是安全的,就像是刺激1995,關了30.40的囚犯,離開監獄後,選擇了自殺,因為她再也無法接受體制外的世界 
2. 必須對生活有很深刻的體會,要找出問題並不會到真的非常的難,難在於你要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要怎麼去做

電子書購買連結:一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