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說明巴菲特對於財報是如何解讀的以及他個人對於標的選擇及投資的想法呈現,建議對於財報的結構有些概念再來閱讀會更能了解,如果對於財報沒有相關概念的可以閱讀從"財務三表掌握會計訣竅"這本書加強財務三表的概念,亦可從 [閱讀筆記] 綜觀財務報表,理解會計的基礎架構閱讀相關筆記內容,如果對於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想要更多一點了解的可以閱讀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這本書的作者是查理蒙格,巴菲特是這樣形容他的,如果沒有查理蒙格,我就像投資界的一隻猩猩,從這句話你就可以了解到查理蒙格對於巴菲特的重要性。
巴菲特所崇尚的是價值投資法,價值投資法是原始作者是葛拉漢。
價值投資法:如果他能以低於公司長期內含價值的價格,買進那些超賣的公司股票,市場到頭來中會領悟到自己的錯誤,並重新向上調整股價。一但股價向上修正,他就可以賣出而賺取差價。
巴菲特是如何尋覓好公司的?
- 銷售獨一無二的商品可口可樂、百事可樂
- 提供獨特的服務美國運通
- 低成本的買家或賣家Wal-mart
耐久性、一貫性,是巴菲特開啟財富的門票,這點在財報中非常的重要,巴菲特在看一家公司的財務報表時,他注意的是一貫性,公司所享有的高毛利是否一直如此,一直以來無須耗費巨資從事研發,盈餘有沒有一貫性。
舉例而已,最近在研究存股發現,"統一"這家公司今年所配的息股有5.5塊,以20180924的股價78塊計算投報率,股息有7%的投資報酬率,但如果我只看一年的股息,是犯了很大的錯誤,過去統一的股息大約落在2到3塊,今年股息暴增的原因是什麼,結果發現是因為統一賣了大陸的星巴克,於是有了這樣一次性的營收,「盈餘的來源比盈餘本身更重要」這也是巴菲特在書中所提到的。
這也就是本書中不停地強調「一貫性」,由於每個產業別的特性不一樣,毛利率多少沒有一定,管銷成本也沒有一定,所以用過去財報來看是否有異樣,或是比較相同產業的特性
巴菲特對於管銷成本中的研究費用是敬而遠之,原因是如果這個企業是不斷的要投入研究費用則代表 他可以會因為一項專利過期而造成公司失去領先的地位,或是像是MERCK製藥一樣,如果不開發藥要出來,則難以維持競爭力,至於這一點個人認為每個人對於投資的想法上不一樣,巴菲特個人完全是傾向民生產業,對於電子股則是敬而遠之,所以他會有這樣的想法。
要看一間公司到底有沒有賺錢,則可以從所得稅費用,可以看得出誰說的是真話,如果這間公司有賺錢,就一定會繳交,如果只是拼命說營收有多高,到未必是真的,而稅後淨利是看是否持續賺錢以及營收持續上揚的點。
以下這幾點是我覺得可以從巴菲特身上學到的觀察企業的概念
- 資產報酬率越大不一定是好事,如果資本不夠大,代表別人很可能容易的籌措到這樣的資本來跟你一較高下
- 如果企業遇到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這時候就是買進這家企業的大好良機
- 當公司業績縮減的時候,企業要有足夠快的速度,將管銷成本下修
- 理想的管銷成本會落在30%以下
最後,是巴菲特在這些人生及投資上的幾句名言,可以決策時參考
「你們會發現一件事,這個道理很有意思,可是人們卻不曾深思,對大多數企業和個人而言,人生總是在你最脆弱的一環出錯,以我的觀察,看兩個最錯弱的兩個環節,許多人因為喝酒和槓桿而失敗。」
「我要找的投資標的,是能預測未來十至十五年會是什麼景況的空司,以箭牌口香糖來說,我可不認為網際網路的發展會改變人們口香糖的方式。」
「你們必須懂會計,而且必須看懂箇中名堂。這是商業的語言,雖然說不上完美,但如果你們不願用心學習會計,如何看懂財務報表,就實在不應該自己去選股投資。」
延伸閱讀:漫步華爾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