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9日 星期日

[閱讀]-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這四個法則讓你受用一生


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近代心理學之父 William James 

<本書在說什麼? >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從高中被棒球擊中後,造成頭部嚴重受傷,後來雖然可以再次上場比賽,卻也只能坐冷板凳,但在六年後,入選了ESPN全美明星隊,全美國只有這33個人獲得這樣的殊榮。作者開始探討為什麼他不僅可以重回賽場,還可以獲得這樣的殊榮。是習慣,習慣再加上刻意練習,讓他可以在各個領域上有所精通,「每日的習慣,決定你是誰」,作者提出了2分鐘法則、身分認同、習慣的四大定律,也讓我受用無窮,開始思考著如何重新設自己的習慣,再一次的打造自己的人生,養成好的習慣就像是找出每個生產過程中的最小阻力,然後消除,把每一處都進步1%,就可以成功。 
        為什麼叫做原子習慣?原子習慣是形容像原子一樣微小的改變,微不足道的增長,形成巨大的改變,原子習慣是構建非凡成果的元件。

如果你繼續做你從以前到現在一直在做的事,你就會繼續得到你一直以來所得到的東西 
If you keep doing what you’ve always done, you are going to keep getting what you’ve always got.
 哈福.艾克 (T. Harv Eker)

<習慣的四大定律:學習著如何設計自己的人生 >
養成習慣的四個步驟:動機、提示、行動、獎勵 

<渴望:從身份認同做起>
        先讓自己有做這件事的動機,從結果、過程到身分認同,舉例而言,當你想要減肥,瘦下來的公斤數一個結果,中間必須經歷節食或是運動這樣的過程,如果回歸到自身身上,或許這樣的動機可以是「成為一個健康的人」,當你從這樣的身分認同出發的時候,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會讓你更有動機,你會從這個出發點去做每一件事,就會像下圖一樣,這件事就會變成喝酒不健康,所以我不喝,吃糖不僅會增加體重,對於身體也是負擔。
        從身分認同做起,書中舉了一個戒菸的例子,有一個人拿了一隻菸給另一個人,分別有兩種回答, 「謝謝,我不抽菸」(覺得自己是一個不抽菸的人) 「謝謝,我正在戒菸」(覺得自己是一個抽菸的人,但正在戒菸) 從改變身分認同可以強化自身的動機。
        像我自己最近在學吉他,一開始我的目標很單純,只是單純想學吉他,能彈一首歌就好,但當我讀完了身分認同後,如果我說我自己是個「音樂人」,對於我自身的學習方法跟角度會有很大的不同,能彈一首歌就好,只需要透過模訪就可以達到,而成為一個音樂人,要學會樂理、要了解的可能不只是一種樂器,要了解的可能是更多過去文化背景,會讓自己學習這件事的角度大有不同,行為會改變身分認同, 身分認同也會改變行為
Photo by "原子習慣"


目標不是讀一本書,而是成為讀書的人 
目標不是跑一趟馬拉松,而是成為跑步的人 
目標不是成為學會一種樂器,而是成為演奏音樂的人
原子習慣


Photo by "為何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從提示、行動到獲得獎勵>
老鼠進入第一次進入鐵籠內,花了1分鐘按下開關,吃到巧克力。
老鼠進入第二次進入鐵籠內,花了30秒 按下開關,吃到巧克力。
老鼠進入第三次進入鐵籠內,花了10秒 按下開關,吃到巧克力。

<善用誘惑綑綁>
         這就像我們要穿起跑鞋,到操場跑步,最後獲得體重的減輕,這樣的過程,但是現實中的獎勵往往是必須經過了長時間的等待,才得以看見獎勵,就像下圖一樣,我們往往還未達到獎勵的時候,就放棄了,就像是下圖說明的。 在看完本書後,我自己重新設計了我自己的運動方式,在前一天晚上睡覺前就把運動的衣服當作睡衣,跑完步之後,我的獎勵就是吃早餐的時候則可以點一杯奶茶來喝,如果當天沒去運動的話,我就不能喝這杯奶茶,這就是我幫自己設定的獎勵,這也是作者所提到的,要善用誘惑綑綁,用喝奶茶的誘惑來讓自己完成跑步這件事。

<2分鐘法則>
         跑步的過程中,可能跑20分鐘就想放棄了,作者提到了一個2分鐘法則,就是讓自己先開始做兩分鐘,讓自己先開始做,先不要管時間的長短,這讓我想起了5 second rule,當你不想做一件事的時候,就給自己五秒鐘,5.4.3.2.1開始行動,不管怎樣,先讓自己開始行動。

Photo by "原子習慣"

自制力的秘密 最有意志力的人,通常也是最少用到意志力的人 應該是去降低阻力
原子習慣

<如何判定何謂好習慣跟壞習慣>
        凡是可以經過時間驗證的,都很有價值,把習慣拉長來看,就知道是不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這件事對你長久以來的影響是什麼,建議大家可以回憶一下自己每天會做哪些事情,透過這些事情來思考看看是否應該修正,如何避開讓你產生壞習慣的提示,又或者是如何透過誘惑捆綁來建立自身的良好習慣。

2020年3月18日 星期三

[閱讀]-為什麼一流人才的專注力能持續一整天

堅信ˇ要具備專注力就能「邁向卓越」
                                                                                                                 南雲吉則
 


南雲吉則,日本外科醫生,關於養生著作共有15本之多,有興趣的可以看下方連結。
https://search.books.com.tw/search/query/key/%E5%8D%97%E9%9B%B2%E5%90%89%E5%89%87/cat/all/adv_author/1

本書主要說明南雲醫生對於自身對於專注力的養生之道,主要可分為睡眠、食物、飲用物、。

關於睡眠
關於睡眠[閱讀]-為什麼要睡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
作者跟這本書的說法上有些出入,但大致上是類似的,可分為非快速動眼期跟快速動眼期,非快速動眼期是用於讓大腦休息,剔除不需要的記憶,快速動眼期則是,加強記憶的連結,非快速動眼期的休息是必要的,大腦還是需要排泄毒物跟休息,而快速動眼期則可有可無,但基本上睡眠至少要達到六個小時,小於六小時則會讓身體增加壽命減少的風險。
作者的習慣在於早睡早起,十點前睡覺,約四點鐘起床,中午則不午睡,主要是擔心午睡會影響到晚上的睡眠,如果要午睡則不超過15分鐘。


關於食物
作者一天只吃一餐,因為飢餓可以幫助身體變得更強壯,人在饑餓的狀態下,身體會分泌出回春賀爾蒙、回春基因及長壽賀爾蒙。再來是對於油脂的選擇,作者堅持不食用沙拉油及沙拉醬,因為裡面還有會引起身體發炎反應的Omega-6,另一個則是反式脂肪酸。人體消化脂肪的脂肪酶具有高度的選擇性,只會分解順式脂肪,無法分解反式脂肪。若反式脂肪長期滯留在血液中,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積,導致血管的窄化。
而作者最常食用的則是白紫蘇油及亞麻仁油,因為裡面還有Omega-3,屬於不飽和脂肪酸的一種,大部分營養學家和醫護人員都認為應以不飽和脂肪取代至小部分飽和脂肪的攝取量,以降低患上心血管疾病(如動脈粥樣硬化)和各種癌症(如直腸癌)的機會。


關於飲用物
作者原則上不喝茶跟咖啡,因為含有生物鹼,同時也會產生上癮的現象,這是作者的論述。關於這點,每種物質都有好跟不好的地方,看怎麼用,有時候是好大於壞,並不能因為有某種不好的成分,就通盤否決。
作者自身也有飲酒的習慣,在書中作者也指出,喝酒是完全不好的,但這點是作者的習慣,所以作者自制的方式,因為好酒,好酒相對貴,也不會喝太多。
而作者最推崇的方式是喝牛蒡茶,因為牛蒡茶含有皂素,含有親水與親脂端,可以溶解細胞中的細胞膜,也可以排泄多餘的油脂跟膽固醇。



個人筆記
早期在查詢一個人一天最少須要睡多少時間的時候,就是查到南雲醫生的資料,由於作者是醫生,所以他所提出的言論大部分都有相關的佐證,相對來說會更具有公信力,可以選擇上面部分的資料作為自身的應用。

2020年3月8日 星期日

[閱讀]-金錢心理學

獻給金錢:感謝你帶給我們的美好,對我們的傷害,以及在美好與傷害之間的灰色地帶
金錢心理學



本書以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打破對於金錢的迷思,學會聰明花費,作者是Dan Ariely,「誰說人是理性的」為作者的著名著作,讓你知道人不是理性的,跟金錢有關的時候,更不是。

何謂金錢?
金錢的特質在於具有通用性、可分割性、可替代性、可儲存性。因為這樣的特質,金錢可以幫助我們獲得很多的東西,又該如何評估要花費多少的金錢來購買,再者金錢是一種迷人的誘惑,如何避免成為金錢的奴隸。


如何評估花多少錢來買任務物品:回歸到價值來思考
  1. 特價的誘惑
    我們對於特價往往有難以抵抗的誘惑,當一個物品平淡無奇的寫著100元的時候,你可能不會多看一眼,但如果是售價200元,5折優惠,僅100元.我們往往很容易受到這樣的誘惑,不要被這樣的相對性給騙了,回歸到這個物品到底能帶給你多少的價值,可以透過時間考量來訂定價值,你願意花多少的時間來獲得這樣的物質,或是這個東西的機會成本是什麼,如果我這一週只能花兩千塊,我願意第一優先的花費是什麼。
  2. 心理帳戶
    心理帳戶未必正確,有些金錢會被我們定義在娛樂費,回歸到金錢的本質來看,一塊錢就是一塊錢,你願意用多少時間、機會成本換取你的心裡滿足呢?花費的金錢會被我們歸類到心理帳戶,所得的金錢也會,當我們獲得了一筆額外收入時,會更容易花掉,因為他已經被我們歸類到某一塊的心理帳戶了,在回歸價值來看,一千塊就是一千塊,不管是辛苦賺來的,或是地上撿到的,就是一千塊。
  3. 別拿來賭一把
    賭場的免費停車、酒、飲料,都是有代價的,只是你沒有感受到付錢的痛苦,因為你不覺得自己在付錢,如果考慮到贏錢的期望值,一杯杯的飲料根本超級貴。
  4. 不要考慮沉默成本
    失去就是失去了,不要為了損失規避而失去更多,當你花了兩百塊看了一場很爛的電影,你該看完嗎?如果你已經很確定後面一個小時也不會讓你獲得更多時,你還要看完嗎? 或是只是多浪類一個小時
  5. 知識落差越大,越需要做購買前的研究
    當購買一項物品時,如果訊息不對稱的問題越嚴重,價格落差就愈大,像是買房子的時候,太多細節會被藏住,當你了解的越多時,就能讓價格愈明暸。
如何增加自制力
  1. 把錢交給未來的自己
    金錢對於時間,會有一種看不見的價值,當你放進投資的籃子的時候,時間是非常有用的東西,所以可以選擇想辦法把錢交給未來自己去應用(像是勞退制度),未來的你,一定會比現在的你更知道這些金錢要如何做更好的應用。
  2. 避免看不見的金錢誘惑
    盡可能避免使用預付卡或是信用卡,當你預付了的時候,你在享受服務的當下可能回忘記了付錢的痛苦,或是延遲付款時,都會讓你忘記金錢從你手中流出的感覺。
個人改變點
  1. 只有生活必要使用物,用信用卡費款,避免自己享受延遲付款的好處。
  2. 將信用卡劃分持生活必要支出以及每月固定式費用。
電子書購買連結:金錢心理學

2020年3月1日 星期日

[閱讀]-簡報show and tell




簡報三原則
  1. 說真話:使對方感動,與聽眾產生連結、產生熱情及找到自信
  2. 講故事:使對方理解,使複雜概念清楚、令人難忘及有共鳴
  3. 抓眼球:使對方明瞭,一眼就了解,抓住觀眾的心

講真話可透過資料、心靈、頭腦三種方式來告訴對方
講真話的三個桶子
  1. 構想:要放什麼資料
  2. 講者:我的目標、希望是什麼
  3. 聽眾:聽眾想聽到什麼

看你想改變觀眾什麼
資訊:進度會議、財務報告(傳達事實),報告讓資料有生命
能力:學術論文、講課(傳授新見解),解說顯示做法
行動:面試、業務推銷(建議新行動),推銷跨過障礙
信念:TED演講(啟發新信念),戲劇使人心碎、在讓人復原

說故事
故事架構是簡報的骨幹
架構有兩個特點,一開始就要想好,要把聽眾帶到多高多遠的地方
  1. 向前推進
  2. 向上提升
說故事的四種方法
第一種報告法:報告
六脈思考模式
  1. 何人
  2. 何事
  3. 何時
  4. 數量
  5. 如何
  6. 為何
第二種報告法:解說
  1. 現況
  2. 路徑藍圖
  3. 第一步
  4. 下一步
  5. 最後階段
  6. 最後大家達到目的地
第三種故事架構:推銷(幫助跨過障礙)
  1. 概述:說明現況
  2. 說明:大家現在正面對的問題
  3. 願景:告訴大家一個跨過障礙的機會
  4. 選擇:一個是無聊的方式、一個令人鼓舞的方式
  5. 結尾:為什麼令人鼓舞的方式,是大家唯一的選擇
  6. 附加說明:看到觀眾反應熱烈的情況,附加說明執行細節
第四種故事架構:戲劇
  1. 有一天...
  2. 挑戰:不能不管的冒險
  3. 危機降臨:情況越來越糟
  4. 跌入谷底:失去所有希望
  5. 翻轉向上
  6. 返原
  7. 經驗教訓
秀圖片、說故事、抓眼球
視覺佔大腦的工作量:高過其他事